返回集团  · EN 

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媒体中心

在毫厘之间筑牢企业“质量长城”——记青岛工匠青岛碱业质量监督部质检主管陈双

发布时间:2025-07-30   信息来源:   浏览量

概要:

 

 

2018年,陈双入职了青岛碱业,成为质量监督部的一名质检员。谁也没想到,这个刚到企业的年轻人,仅用1年就从基层岗位晋升为质检主管。同年,她带领团队拿下山东省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个人与团体双一等奖,次年再获全国团体二等奖。

 

七年过去,陈双的成长轨迹与企业的品质升级紧密交织。2023年企业新增有机化工产品碳酸二甲酯,她从熟悉的无机化工分析领域转身,从头学习气相色谱、ICP等仪器分析技术。“转型时我像个小学生,拿着操作手册逐页啃。”正是这种归零心态,让她始终站在质检技术的前沿,更参与制定了企业质检人才评价标准,成为行业公认的“质量标杆”。

 

 

“鸡蛋里挑骨头”:陈双的质量哲学

 

“工匠精神就是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儿——盯着别人觉得‘差不多’的地方较真。”这是陈双常挂在嘴边的话,也是她扎根质检岗位的核心理念。在她看来,质量监督的本质是“扣细节”,而这背后藏着三层深意:

 

不是把“合格”当终点,而是要超越标准。国家标准中小苏打水分含量≤0.2%,她带领团队将内控指标压减至0.05%;这个看似微小的0.15%差距,背后是上万次枯燥的重复检测和对生产工艺参数的严苛调控。“0.18和0.19的数据误差看着差不多,但潮湿天结块就会影响面包发酵那几秒钟,烤出来的面包就会有明显的区别。”随之而来的,是产品溢价400-500元/吨,成为安琪酵母等高端客户的“心头好”。

 

在陈双看来,“检验员不能怕‘轴’,一个小偏差可能就是大麻烦的种子。”这种“轴劲儿”体现在对误差的零容忍上:氯化钾分析国标允许0.4%的误差,她要求团队控制在0.1%以内。她的较真,让“合格”与“卓越”划出了清晰界线。

 

更要带着预见性看问题。夏季潮湿易导致小苏打产品结块,在工艺端,她增加了“手感测试”——每批产品取5克样品反复搓揉,凭指尖感知细腻度;在质检端,她将检测频率从每日一次提至每2小时一次,并推动建立数据趋势预警机制,“不是看单次结果,而是要盯着数据往下走的趋势。”通过建立趋势预警机制,陈双和她的团队终于彻底攻克结块难题。正是这种态度,让企业的产品在高端市场上站稳了脚跟。

 

 

两个“攻坚战”:用细节改写产品命运

 

陈双的较真,从来不是空喊口号。她带领团队打了两场漂亮的“质量攻坚战”,每一场都改写了产品的市场命运。

 

日本白元订单的“零缺陷”突围

 

面对日本高端客户白元的“零黑点、零结块、每包独立检测”的严苛要求,陈双团队接下了这个“硬骨头”。他们给每包产品编号,逐包检测粒度、水分和黑点,发现异常立即追溯至具体包号,联动生产端排查。“18.9吨产品,一包都不能含糊。”正是这份基于细节的极致要求,为企业赢得了挑剔客户的长期信赖,树立了高端品质的金字招牌,也为海湾制造赢得了国际尊重。

 

检测效率的“翻倍革命”

 

在质量监督部的实验室里,检测效率的提升从未停歇,这背后是陈双带领团队对检测流程的持续打磨。硫酸钾氯离子检测过去曾长期依赖传统的佛尔哈德法,单样检测需耗时1.5小时,而企业硫酸钾产能位居曼海姆法全国前三,每日数十批次的检测需求让这一流程成了效率瓶颈。陈双带着团队反复试验,对比多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与适用性,最终锁定摩尔法进行优化——为确保数据可靠,她用同批样品做了几十组平行实验,逐组比对两种方法的误差值,还专程带着数据去住商肥料交叉验证,最终确认新方法的精度完全符合行业标准。优化后,单样检测时间从90分钟压缩至30分钟,效率提升200%。

 

而在氯化钙生产中,陈双发现铁含量检测长期依赖成品阶段判定,缺乏对过程生产的指导。她主导新增中控环节仪器检测,在生产过程中就通过精密仪器实时监测铁含量,将质量把控节点前移,不仅让问题在萌芽阶段就能被解决,还使成品合格率大幅提升。这些看得见的效率提升,既源于对技术细节的钻劲,更源于陈双“不让检测拖慢生产”的全局思维。在她看来,每缩短一分钟检测时间,都是在为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积攒力量。

 

 

34人团队的“传帮带”:让工匠精神生根结果

 

“一个人的力量有限,一群人的坚守才是质量的底气。”作为34人质检团队的主管,陈双更看重工匠精神的传承。这支覆盖小苏打、氯化钙、硫酸钾、碳酸二甲酯四大产品线的队伍,实行“四班两运转”制,每班4人,24小时守护产品质量。

 

她的传帮带带着鲜明的“细节烙印”:教新人从拿锥形瓶的姿势、滴定的手法练起,“摇瓶时手腕用力要匀,不然数据会跑偏”;每年组织部门技能比武,哪里弱就补哪里;通过异常案例复盘会,让质量意识渗透到每个操作环节。2021年入职的张廷廷至今记得:“陈主管教我从拿锥形瓶开始抠细节,现在才明白,质量就是从这些小事里长出来的。”

 

如今,这支团队已成为企业质量防线的“铜墙铁壁”,支撑着企业8万吨/年小苏打、15万吨/年氯化钙、16万吨/年硫酸钾、5万吨/年碳酸二甲酯、4.225万吨/年丙二醇的高品质输出。

 

 

陈双和团队的坚守,正在重塑企业的竞争力。在她的推动下,青岛碱业的产品不断刷新行业标准:小苏打凭借0.05%的水分控制技术领跑高端市场;氯化钙攻克水溶液发黄难题,成为行业标杆;硫酸钾的低酸低氯工艺拿下青岛市职工创新成果;新项目碳酸二甲酯则正通过技术升级,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。

 

从产品溢价到市场口碑,从技术创新到绿色发展,陈双用“鸡蛋里挑骨头”的较真,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的担当。正如她所说:“质量的刻度,就是企业发展的高度。”在这条追求极致的路上,她和团队的脚步,永远不会停歇。

 

Copyright © 2019 青岛碱业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
联系电话:0532-88082666

鲁ICP备14024413号 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青岛

Copyright © 2019 青岛碱业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
联系电话:0532-88082666  |  鲁ICP备13032059号  | 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青岛